基于小学数学关键能力的评价与教学改进
培训心得体会
在2月24日全县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线上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为基于小学数学关键能力的评价与教学改进,主要内容以作业布置与作业评价展开。以下我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书面测验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重在平时,课堂作业成绩是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
首先,周柳娥老师罗列了评价存在的问题。第一,测评题目作业和教学目标联系不够紧密,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考查。记得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路”,的确,总是一味的做,不管有没有结果,都不停下来思考和顿悟,这样是愚者,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边学边教,边教边想,边想边练,边练边提升,这才是为师之道,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永无止境的再创新中走下去。在作业布置中可以变换花样,比如将简单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转变为画图,用图形将算式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做练习题时也会找到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的学习热情。第二,测评题目作业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生活情境。如:3×6+4×3=3×(6+4)依据的运算定律是什么?用字母表示为什么?这样的题目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变更题目为“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小维是这样算的:”。可以配图并且加一个题目的主人公,使学生做起来更有代入感,会让学生想去了解“小维”是怎样理解的。第三,测评题目作业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缺少对数学思维想法的考查。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将简单的计算题,进行由易到难的变式联系。在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其次,周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评价指标与一些样题,学生学习内容认识水平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老师要对其进行分别评价与要求。例如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水平,水平一,能够识别运算规则,根据运算法则正确计算。水平二,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运算,根据运算律正确计算。水平三,能灵活使用运算律计算,能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进行相对应的作业布置与作业评价,老师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数据分析、推理、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后,对教学改进进行了思考分析,诊断作用是在把握学生的数学学科基本学习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导向作用则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的调控作业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以及教学目标的差距,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次虽说仅是短短两小时的线上培训,我却受益匪浅,为我的课堂教学与作业批改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