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聚焦单元主题,培育文化意识——记6月份名师在线主题教研活动

聚焦单元主题,培育文化意识——记6月份名师在线主题教研活动

2024年06月19日 18:02:53 访问量:563

线


奏响课改华章


探寻教育真谛


追逐教育梦想


走近专家讲座





       6月17日和美课堂2024年6月份小学英语在线主题教研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活动的专家是李萍和王丽莉两位专家,主题是“聚焦单元主题,培育文化意识。




目标指向


      李萍老师从三个层面介绍了文化意识的目标指向:

      一、 国家层面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台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元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 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二、课标层面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育文化意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

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三、课程层面

      文化知识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 交通,以及相关发明与创造等物质文化的知识,也包括哲学、科学、历史、 语言、文学、艺术、 教育,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 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的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 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


存在的问题

       接着李丽萍老师给我们指出教学中文化意识培育的问题,小学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不足:

       第一是肤浅化:只关注表层的文化现象,缺乏对文化现象背后历史渊源文化问题的思考;第二是碎片化:孤立地看待文化现象,缺乏文化现象之间的系统分析:第三是单一化:文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体验与感知:第四是模糊化:文化知识补充解释不到位,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文化现象,对文化感知的能力较弱;第五是形式化:教师仅仅通过大段文字来介绍相关文化背景,把文化导入作为一个机械的步骤,难以实质性地唤起学生对文化的已有经验。



实施路径


      针对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不足,李老师为我们提出了在单元主题下文化意识培育的实施路径:

      1. 延展式融合:在多样文化感知中加深文化体验。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需要,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教师要根据教材所涉及的中华文化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真实学情, 适度延伸和拓展,选用和开发教材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补充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多样的材料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知,让他们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加深文化体验。

      2、对比式融合:在多元文化对比中增强文化认同。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观察语言和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异同,感悟文化多元性,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加深文化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

      3、统整式融合:在多维文化视角中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梳理各册教材之间、单元之间、板块之间的联系,整合教材内外的文化知识,在主题引领下整体设计, 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在多维视角中坚定文化自信。

      4、跨学科式融合:在多边文化视野中形成文化意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以主题范畴为基础,立足学生特点,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其它学科教材中寻找合适的资源,与英语学科相结合,用跨学科式的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多边的文化学习视野,培育学生文化意识;借助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新课标理念,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推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东关小学英语教师将继续致力于理论高度、实践深度与育人温度,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为培育学生文化意识不断的努力,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笃行不怠。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幸福绽放



编辑:张撰先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忻州教育资源网宁武频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