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宁武教育报刊 > 培养学探索习惯,创设交流氛围 —西马坊乡中心校理科组教研活动报道

培养学探索习惯,创设交流氛围 —西马坊乡中心校理科组教研活动报道

2024年10月29日 14:55:51 访问量:14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这一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呢?为此西马坊乡中心校理科组于2024年10月24日晚进行了“如何培养学生探索习惯,创设交流氛围”的主题研讨活动。

  活动开始,苏新慧老师讲了创设交流氛围培养探索习惯的意义,为了创设交流氛围培养探索习惯,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把被动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有趣的学习过程,首先要开门见山让学生自己体验思考总结。如:三个内角和的度数的教法,利用自己操作实验直接得到验证,教师可因势利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诱发探索欲望。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人课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天长日久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抹杀。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二)尝试操作,自得结论。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某些几何概念,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让学生采用尝试操作的办法,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三)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潘俊凤老师对此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指导课前预习,发现哪里不会,有探索欲望,在课中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二)新课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三)积极鼓励,激发探索欲望。(四)重视质疑,培养探索能力。

  郭建英老师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小项目,让学生分组研究然后汇报成果,培养探索精神。

  接下来刘俊珍老师,王俊老师、谢雪钰老师和王萍老师也都谈到了在数学课堂中,老师要创造更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机会,创设交流氛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更好地促进教学。刘老师强调要教师要提供有趣的问题情境,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计算购物、折扣时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王俊老师强调要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质疑问难的习惯,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专门让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这样材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谢雪钰老师强调如下两点:(一)创设情境。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能会束缚学生,学生的探索个性受到压抑,所以教师要创设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思想无拘无束,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二)诱导联想。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充分联想,培养探索习惯。王萍老师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一)设计有趣的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阶段,设计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挫败的任务或项目。(二)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三)联系现实生活: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贾宝琴师说要注重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让学生落实到位。她提出具体落实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开展实验与操作活动,提供探索机会。安排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数学规律。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等模型,在制作过程中理解面、棱、顶点的概念和数量关系。也可以在进行数学实验,如在讲解概率问题时,让学生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验,记录数据,探索概率的规律。(二)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通过讲一个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笑话来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例如,在学习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或者讲一个关于圆周率的小笑话:“有一个老师问学生:‘π是多少?’学生回答:‘3.14。’老师说:‘不对,π是我的快乐源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交流。(三)认可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当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题。比如在计算梯形面积时,除了常规的公式法,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或拼接法将梯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颖思路,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朱慧娴老师针对本次研讨也谈了以下几点:(一)精心设计导入问题,培养学生探索习惯。在每节课的开始,通过一个有趣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问学生:“如果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会得到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在讲解平均数时,问学生:“班级组织投篮比赛,要评选出最佳选手,应该怎么比较大家的投篮水平呢?”(二)运用激励性语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如“你的这个思路很清晰,大家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也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交流、提出有价值观点的学生给予小奖品或者加分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三)开展小组讨论,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活动。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数学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讨论函数图像的平移问题时,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解,互相学习。教师要巡视各个小组,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总之,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学生的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编辑:王福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