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共成长
集体联动强教研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区域融合教研范式研究课题观摩培训暨山西省名师在线工作室主题教研活动
为了深入探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区域融合教研的新范式,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10月21日,宁武县东关小学校14名教师在崔淑英校长的带领下赴实验小学,参与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区域融合教研范式研究课题观摩培训暨山西省名师在线工作室主题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
“切片式诊断”是一种通过录像观察与现场观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视频分析方式。它提取典型的教学行为片段(即“切片”),发现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归纳这些教学行为背后所蕴藏的典型经验,将其转化为操作性理论。这种方法为教师提供了直观且科学的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魏宏聚教授首先介绍了课堂教学切片的含义,即为包含某一技能或知识点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片段。通过对这些片段进行分解和诊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技能。这种诊断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校本研究中,切片诊断实践的流程与步骤包括:寻找课堂中学生的真实需求,支配老教师的教学知识,真实、全面地记录校本设计经验。通过实践取向的教学诊断,提取真实的设计智慧,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理论。《元师的故事》启示我们,教学设计的观状和教学低效的原因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理论。导入设计的原则与操作原则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知,并通过验证普适性原理来促进学校的发展。
古诗词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如《乞巧》案例,展示了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主题。从教师教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实现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学科设计中的感情朗读方式。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板书设计的三个标准及自我认识也是切片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魏聚宏教授提出的板书设计三个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而自我认识则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板书设计能力。通过持续学习、适应学生需求以及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板书设计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切片式诊断作为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对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能够促进校本教研品质的提升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校将积极引入和应用切片式诊断方法,将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东关小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这次培训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效、更科学的教育之路的大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幸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