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镇中心校开展综合组校本研训活动
4月2日,石家庄镇中心校开展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目的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小学科学课,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知识。如在教授“物体的沉浮”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问“如果没有阳光,植物会怎样?”“植物除了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还能从其他地方获得养分吗?”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设想。比如,在探讨“未来的交通工具”时,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未来交通工具的样子和功能。教师要对学生的想象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有些想法看似不切实际,也不要轻易否定,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想象转化为现实。
三、加强学科知识融合
将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时,可以让学生用语文写作的方式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或者用美术绘画的形式展现植物的形态;在学习“物体的运动”时,结合数学知识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距离。通过学科融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四、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在完成一个实验或学习一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完成“声音的产生”实验后,让学生回顾实验步骤,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声音大小、高低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激励创新思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和激励。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如独特的见解、新颖的实验设计等。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通过奖励、展示优秀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不断发展创新思维。
(通讯员:文/刘璐 图/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