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热爱,方能致远;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我,走进哏都天津,遇见“国培”,便更加增进了前行的底气,努力的方向。炎炎七月,在县教育科技局和实验小学校领导的安排布署下,我有幸参加这场有高度、有热度、有效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学习——国培计划(2022)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思政和师德素养提升培训。
沉浸式的七天学习(7月23日~7月29日),收获颇多。从教师成长到信息素养,从师德到家校沟通,从心理调试策略到思政教学技能,这些课程内容或深刻独道、旁征博引,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或激情澎湃,发人深省。学习中,我按时认真聆听了每位教授的讲座,颇有收获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今天的教育质量决定明天的国民素质”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怎样才能让过去的耻辱历史不再重现,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实现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有巨大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措施
10位专家老师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讲述着跌宕起伏的战斗场面,让我明白了“教师要以德育德”,要用行动跨越思想、做出专业、研出专业来;专家们讲解深入浅出,字字珠玑。他们从思政课的根本出发,阐述了立德树人的观点;从思政课的模式出发,强调了思政课的渗透;从思政课的实际教学入手,展示了课堂教学实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需要将专家传授的要点、要素,融汇于思政课堂中。我们需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迪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规范。通过培训,我深入了解了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这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帮助我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今天的教育质量,便是明天的国家。思政课不能唱独角戏,应渗透到每一学科,强化课程思政,聚焦课程育人。
新时代,深度融合,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何以教育,如何理解学科教学的教育性?真正的教育,知识是生动的,人性的才是震憾人心的;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的就是教育。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功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以德之身,以德立教,以德立学。
二、职业精神、专业水准、事业情怀
培训班还特别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师德教育和道德伦理的学习,如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些内容提醒我要依法从教,践行新风正气,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形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同时不断反思,查找自己工作中不足之处和适合自身师德修养的方式,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我们通过教学案例分享、微课录制等形式,学习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拓宽了教学思路。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交流研讨,促进了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互相学习。这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骨干教师的责任,激发了我的教育教学热情,提升了我的专业水平。我明确的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1.要有职业精神,努力做一名“四有”好老师2.要追求专业水准。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途径。我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与艺术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教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杂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要有事业情怀。我要学习张桂梅,于漪,于映潮老师的”大先生”精神。在师德素养方面,我们需要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三、家校同向而行
天大附小的赵燕校长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了家校合作与师生沟通的重要性。赵校长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
听了赵校长讲座,我明白家校合作与有效沟通是对智慧、经验、经历的综合考量。只要老师永远怀揣着一份对学生美好的期待,只要我们永远保有师者的善良、理性和温暖的师爱,只要我们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再困难的问题,再不理性的家长,我们都会慢慢地沟通说服他、教育他,让他和我们同向而行,最大化的去实现教育的目标;对学生真爱与包容,言行上观察、心理上疏导、精神上鼓励、生活上关心、习惯上指导、学习上帮扶、过程上跟进,理解和尊重将会成为教育最温暖的底色,陪伴我们艰而又幸福的职业生涯,育人路上风光无限。
四、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还参观了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李叔同故居爱国教育基地。学习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周邓夫妇二人的英雄事迹、平津战役的发生的整个过程,以及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全体学员怀着真挚而虔诚的心,驻足凝望,鲜红的历史随风拂过脸庞,红色的烙印印在每个学员心中。我们将以革命烈士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和服务意识,用故事寄托历史,开展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学生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培养孩子们的家国豪情。
五、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内心深处的许多信念,安安静静又轰轰烈烈,在某个动情之处蓬勃抖擞地被点燃!置身国培课堂,驱走炎热的不是空调,而是大咖们带来的一股“春风”。他们或风趣,或平易,或学富五车,或治学严谨,一堂堂精彩的课如一扇扇打开的窗,让我们的目光能看得更远;又如旅途中矗立着的行道树,为小憩的行人撑起片片浓荫,以便他们奔赴更远的诗和远方。专家的箴言妙语深深地震撼着我、启迪着我,让我再次找回初心 深耕教育,醉心课堂。我也常常问自己:我有自己的路吗?我该如何铺就自己的成长路呢?是啊,同为教师,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听完名师的报告,我从心出发,本心而思。文化积淀上有差距。以前我们常说,“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缸,或是一池流淌不息的有营养的水”。这些教育专家名家,无一不是爱读书的人,善总结的人。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善于思考上有差距。“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上。”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 “目耕”(读书),“舌耕”(教书),“笔耕”(写作)。作为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我有过多少有价值的思考?读了一些书,但是缺少系统梳理,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深知“勤能补拙是良训”,更多时候知行不统一。“成功之花,人们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作为教师,我们唯有爱教育,专教育,方能致远。
在这短暂的几天学习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提升的是一种境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