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
文本分析
本文表述用词准确,“听说”“好像”“大概”“推测”“可能”等词都提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第二部分写了实验的经过,第三部分写了实验得出的结论。第二自然段除了写实验的具体做法外,还写了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想法。
教学目标
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继续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
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继续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
借助教师的提示,学生回顾。
我们也大概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这节课我们继续梳理实验的过程,学习作者表达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复习字词,梳理主要内容,为了以后品读实验过程做铺垫。)
二、细读课文,感悟过程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3、4、5自然段的实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预设:蜜蜂在没等我跨进家门的时候就已经回来了。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解,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说明作者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1: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的观察。
预设2:说明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还用心思考了。
3、请同学们默读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课文中用词准确的词语。
预设:我认为“推测”“可能”这些词体现了课文用词的准确,表现了作者的猜测。“将近”“大约”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大概的时间,不是十分准确,也体现了用词的准确。
4、最后其它的蜜蜂下落是怎么样的呢?细读第六七自然段,找出答案。
5、学习六七自然段。
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预设:至少十五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1)从画横线的词语“至少”,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作者用词的准确,能确定的一定是分毫不差,不能确定的就用一些模糊的词“至少、大概”,体现了科学的严谨。
(2)“准确无误”指什么?
预设: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地回家。
(3)指导朗读。同学们圈画出课文中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完成以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预设1: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4)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七自然段。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预设: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6、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为什么还有三只蜜蜂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预设1:它们可能半路去采花蜜去了,没有回来。
预设2:那三只蜜蜂可能采花蜜的时候把身上的白色标记蹭掉了,应该已经回来了。
教师板书:记录飞回只数和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的大胆想象力,激发孩子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预设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教师板书: 实验结论 不是记忆力而是本能
2、什么是本能呢,本能是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我们能不能找到答案,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资料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锻炼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
四、师生对话、感悟启发
1.学生带感情齐读课文,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
2.一番讨论交流后,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读了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预设1:我也想像法布尔一样寻找动物的奥秘。
预设2:我要像法布尔学习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的好习惯。
预设3:我要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长大了也要当科学家。
师小结: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设计意图: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
五、作业布置
探究飞蛾与光的关系,并仿照原文写日记。(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14 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蜜蜂是否有 捉蜜蜂放进纸袋
辨认方向的能力 做记号放蜜蜂 不是记忆力而是本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