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10日,“宁武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班”在宁武县西关小学如期举行。回首学习之路,从2021年4月第一期培训班开班至今,我都有幸参与其中。自从与“主题阅读”邂逅,我们的故事便开始了……
本次理论培训涵盖面较广,围绕落实“双减”政策,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专项学习。既安排了有关“教师成长”的专家报告和专家示范课例,又趁热打铁的进行了学员实操训练、学员展示课例和观课议课活动。听着一位位专家的研修成果,或高屋建瓴,或大气沉稳,或幽默风趣,每一场讲座总是带给我不一样的思考,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思想变得更为先进。
于永正先生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方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方法。”在这个“读”占鳌头的语文世界里,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更能让语文学习充满生机。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王宗海副教授的讲座《‘读’占鳌头类选文的读式教学——诗歌、文言文、散文为例》,王教授从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内容、课堂组织、课堂评价五方面介绍了童向朗读教学的具体策略,提出教师要落实“读”领风骚、“读”具匠心、“读”树一帜”、“读”出心裁,真正的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教授以《敕勒歌》和《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重点指导“读式三阶法”即“初读 读对、精读 读懂、熟读 读好”,王教授通过朗读示范、互动朗读、个别指导等方式,及时纠正老师们的一些“归音”、“停顿”问题,巧妙的让我们领悟朗读技巧,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基调,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王宗海教授以多样式的朗读方式为五(3)班的孩子上了一节动静结合的《四季之美》。整节课,王教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课堂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反复地诵读,孩子们在读中感悟景物的动静之美,在幽默风趣的课堂中感悟了朗诵的魅力。在王教授的课堂上,在孩子们的朗读者声中,让我们感觉到四季是一首歌,是一首韵文在骨子里的四季歌。王教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节示范课,还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关于朗读的思考。我们语文老师的朗读不应是自我陶醉式的自吟自唱,而应是用声音为儿童点亮一盏智慧的灯,打开一扇心灵的窗。
王教授在《童向朗读的基本功底和技巧》的专项讲座中,王教授倾囊相授,向老师们传授了气声技巧、变声技巧、讲读调和诵读调的方法技巧。王教授赋予了文字声音和形象,让静止的文字流动燃烧,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和根据文章不同体裁而定的朗读形式打动了所有听课的人。他还结合教材文本实例,用互动朗读、及时纠正的方式调动了所有听课者的参与积极性,让在座的老师真切感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情感。
为了让理论知识以及专家课例最大化的服务于日常教学。本次培训设置了多场学员实操训练,让老师们学法、练法、用法。
东关小学杨晓霞老师携手三(2)的孩子们带来《灰雀》课例展示。这堂课围绕“带问题,学默读;学课文,悟情感;学品质,练方法”三个板块展开教学。整堂课过渡自然,各教学环节间衔接密切。不但将本课的语文要素在教学各环节一一落实,更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堂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扎实的语文课。
东马坊完小的侯红利老师和五(4)班的孩子带来《长相思》的课例展示。侯老师以“读式三阶法”贯穿课堂,首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字词;其次,走进场景,体悟情感;最后,步入诗境,品读感悟。侯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意领悟情感,侯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更是锦上添花,使听者将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形象跃然于脑海。
涔山完小的江欣老师携手六(8)班的孩子们带来《少年闰土》课例展示。江老师这节课,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以“我”记忆中闰土的形象为起点,以无穷无尽稀奇的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课文内容,凸显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在研读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美文雅韵,曲水流觞,做语文老师是幸福的。一次次的培训,为我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向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培训中学到的技巧与方法在教学中去实践运用,领着孩子们一路书声琅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遇见主题阅读,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变得更加清晰;遇见童向朗读,我们站在文字里相望,站在文字里相融;因为遇见,所以思维有了转变!因为遇见,所以行为有了改变!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