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鸣鸟唱趣识字 童言童语乐课堂
——记宁武县实验小学校2025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组普听课《动物儿歌》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为落实课标,减负增效,打造高效,童趣的低段快乐课堂教学,宁武县实验小学校一年级语文组组长林树峰老师的带领下如火如荼的展开普听课课例研讨活动。
今天由资深语文教师建刘萍带来精彩课例《动物儿歌》,和同学们开启了动物世界的奇妙之旅。作为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识字课,这堂课以“动物”为主题,将汉字学习与生活观察巧妙融合,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刘老师,带来的精彩课例的展示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提供了实用性的参考。
课堂伊始 刘老师通过新旧知识的关联,复习词语导入新课。学习儿歌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文发现儿歌结构(什么)哪儿(干什么)练习说话,同时在学文中重点学习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和同一偏旁的归类识字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任务二:看图仿说词语。“小朋友们,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觉得这些小动物都在做什么呀?它们的生活有趣吗?”老师看似简单的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涟漪。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童真与想象,每一个想法都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整个课堂。
任务三:仿说词语后,编写儿歌成为课堂的亮点。模仿课文句式创编儿歌,既有语言训练,又激发想象力!从孩子们的分享中可见童言童语中藏着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互动分享,让原本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这堂精彩的课例就要结束了。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回顾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从儿歌的朗读到生字的识记,再到说词,创编儿歌孩子们都收获满满。
课后研讨环节,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这堂课紧扣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字理”融入“童趣”,既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基础目标,又通过观察、模仿、表达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力。
这堂《动物儿歌》的课例展示,就像一场奇妙的童话之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热爱语文、热爱自然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会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