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小数人教研探讨的热点。为进一步理解和落实2022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023年8月24日 8月28日,为期五天的宁武县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核心素养提升项目培训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区顺利开展。我有幸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满满!
王来田老师是北京中学数学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项目专家,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 大单元教学探索》,深化教学改革中指出: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而大单元的“大”给我们指明了大原则是聚焦核心素养,大格局是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多个课时合在一起来思考,操作,不仅指内容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从素养角度提炼核心概念。在课程的建立中,要将单元整体规划、目标设计、评价设计、过程设计(准备、构建、应用、反思)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教育事件,即微课程。
刘克成老师是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刘老师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转化》讲座中,为老师们解答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本次课标修订最根本变化;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体系;落实核心素养的实际路径;如何跨学科学习;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讲解了很多教学原理。
闫云梅是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闫玉梅老师的《“评 学 教”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思考和实践》中,为我们分析了小、中、高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做事”,也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单元或课程方案中的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评价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闫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详细的说明了什么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案例;如何设计有效的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对于我的日常教学很有帮助,听了闫云梅老师的讲座后,我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现状设计了“评 学 教”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效果很好。
黎宁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已经成功案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告诉老师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符号运算是思维发展的守护神二、模型构建是数学思维的生长点三、几何直观是展开思维的突破口四、形式推理是培养思维的助推器
通过黎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白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思维,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不是孤立的,需要有一定的交流和互动。教师需要精心安排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多种途径来揭示数学思维之间的联系,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促进对数学思维的加深理解与提升。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曲建涛老师《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思考与应对策略》的讲座,曲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传递给我很多宝贵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曲老师的一句话“当你的孩子走上社会,忘掉数学知识,还能从你的课堂留下什么?”。引发我了的思考,随后曲老师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是数学思维,吸收知识的能力,曲老师指出教师的三个层级:初级教师教科本、教材中的知识点;中级教师教知识的学习方法;高级教师则教授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而且好课的背后折射的必然是教师的教育哲学,一个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有他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他个人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考最本质的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也会想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我在曲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经验的讲座中,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给学生营造“知识的场”“情感的场”“思辩的场”“生命的场”,坚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自学,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培训给我满满的是收获,沉沉的是期待。愿我们沐浴在党的春风下,继续精诚协作,同舟共济,完成好既教书育人,又发展学校、成长自己的多重使命。“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这场富有诗意的修行路上,我们必定永不停步,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