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为了让教学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促进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鼓励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使课堂走向生活。2021年11月22日,西马坊完小文科教研组于美术教室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杨晓霞老师引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中含有教育,教育又源于生活”,应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多媒体中搜索他们没接触过的音视频进行课堂讲解和拓展;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垃圾分类;且一年级的道法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
马子云老师认为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范围广,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针对六年级法治专册的讲解,应结合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布置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亲身实践,然后再写总结,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锻炼了总结和表达能力。王艳老师谈及自己的看法时,提议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观念和生活融合,提高学生课堂内外的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扭转和取缔落后、错误的观念。
张晓芳老师在探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在教学中应有选择地进行案例挑选,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案例进行讲解,更好地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找到学习与生活的共通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宁佳乐老师就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她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活用教材,选取适合我们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讲授,在生活中创造教学资源,挖掘可用的素材辅助教学。
朱慧娴老师强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性学习,即抓住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的联系性,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讲授。贾宝琴老师就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谈起,认为教学应在各个课程、各个方面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夏明花老师谈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关注日常生活,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李丽芳老师认为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应多鼓励学生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学习,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王福荣副校长向我们分享了他独到的见解,听了其他学校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我们深知我校道德与法治改革之路道阻且长,但马克思主义认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人文观念的渗透、紧贴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详略得当、有所侧重的讲授。侯校对各位老师的发言表示赞同,他高屋建瓴的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具有西马坊完小特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路,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殷殷期盼,我们将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蹚出一条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