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MMER SEASON
时光清浅,
岁月如歌,
唯有学习的脚步不断,
才会进步不止。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钻研业务、相互学习,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我校于2022年5月,开展了第二轮“一说二教三反思”的课例研讨展示活动。五年级的两位数学教师刘广林和廖燕娜分别精心准备了精品课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现场教学展示,全体数学组教师参与了本次听课活动并予以评价。
HELLO MAY
课 例 欣 赏(1)
刘广林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新知,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进行知识迁移的同时经历“转化”的数学思想过程;利用教材情境图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刘老师从同分母分数的复习引入新内容,以生活垃圾中各部分所占的数据为突破口,以回收垃圾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为研究问题,展开探究。首先把同分母分数相加与异分母分数的相加作比较,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分数单位相同,能直接相加;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此时抛出问题,那该怎么办?学生很快想到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方法进行。
课 例 欣 赏(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廖燕娜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导入,接着以生活垃圾的情境抛出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了环保意识,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去解决。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列出算式计算,发现分母不同,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廖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在交流、比较、评价的过程中选出最优的方法,从而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步骤:一看,二通,三算,四约。
反 思 自 我
刘老师:借助生活垃圾中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及时进行环境保护思想教育的同时引入新课,由于没给问题设限,提出问题时占用的时间较长,后面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效果很好,仍需加强学生的板演,培养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廖老师:注重算理算法的教学,让学生在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培养;应该在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后加强板演练习。
领 导 点 评
教学展示活动是集体教研的一种形式,是对一线教师常态教学的一次检验,是促进各位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
大家在教学时要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需要探究的问题,重视知识的整体性、阶段性、一致性,用心去追寻数学的本质,最终将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听课,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思维碰撞,是教学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每一位老师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认真做好笔记,汲取课堂精华,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
教研携手 学思并肩
此次课例研讨课活动的开展,既为授课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又给全体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管理,展现了我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从而促进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对我校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图文:李文艳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