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在教育‘双减’工作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这一战略性指示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成才锚定了坐标。作为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工程,青少年科学教育不仅关乎国家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代际传承,更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的统筹指导下,中金公司秉持责任担当,以山西省宁武县为依托,创新实施“科学种子”培养项目。该项目精准施策破解山区科学教育资源瓶颈,不仅可以有效激活县域青少年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效应,也可以为构建全县科学教育生态提供鲜活样本。
2025年3月19日上午活动在宁武县东关小学校进行。莅临本次活动现场的有课程研发部经理孔维辉、课程研发部资深讲师张文龙、宁武县教育体育局电教馆馆长尹子伟、宁武县教育体育局研训室主任丁敏、宁武县教育体育局科学教研员吕建功、宁武县东关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崔淑英。
首先宁武县东关小学校崔校长致欢迎辞。接下来局领导尹子伟、丁敏、吕建功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老师们珍惜培训机会,从讲座中学到新理念,用技术赋能教学,点燃学生心中科学种子。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科学课程实践
“
新英才 课程研发部经理孔维辉做了关于“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科学课程实践”的精彩讲座。他从一、政策背景与意义,二、怎样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三、天宫课程设计,四、天宫课程实施案例,五、天宫课程一站式服务,六、科学教育组合拳六个方面详细讲解。
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的摇篮。讲座中,孔经理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强调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展示,让我们看到科学课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从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到复杂的生态系统模拟,每一个案例都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老师们积极互动,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与困惑,共同探讨如何让科学课堂成为孩子们主动探索的乐园。
人工智能培训——中国芯
“
课程研发部资深讲师张文龙做了关于“人工智能培训——中国芯”的讲座。
如果说科学教育是播种,那人工智能“中国芯”的培训则是在为未来的科技大树注入强劲动力。他围绕芯片是什么?造芯片难在哪里?芯片为什么必须国产化?给我们哪些启示?四方面详细讲解了以及“中国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了解到,“中国芯”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突破,从最初的依赖进口,到如今在诸多关键领域崭露头角。通过实际操作与演示,感受到“中国芯”如何驱动智能设备高效运行,如何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强大算力支持。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1
芯片是什么
"芯片"通常指电子设备里负责逻辑处理、存储、传输类的器件。芯片内部集成了大量的微小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等。芯片也叫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缩写作 IC 。
2
造芯片难在哪里
EVU激光、光学系统、精密控制、芯片封装四个难题。
芯片为什么必须国产化
“
芯片国产化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在芯片国产化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挑战,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芯片产业有望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教研员吕建功谈听讲座后对科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感悟,强调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他说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心培养学生,为国家培育科技人才。实现伟大复兴、走在世界前列需高精尖人才,人才依靠教育培养,教师责任重大!
科学教育课程培训与人工智能“中国芯”培训的结合,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教育融合是大势所趋。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中国芯”的强大算力,开发更多智能化教学工具,如虚拟科学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魅力。
同时,科学教育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又将反哺“中国芯”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任,此次培训为我们指明方向,激励我们在科技教育融合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相信在科学教育与“中国芯”等科技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未来的学子们定能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书写属于中国科技的辉煌篇章!
图文:葛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