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 不负韶华
——记宁武县实验小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省市教学能手示范课《匆匆》
3月21日,宁武县实验小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省市教学能手示范课研讨活动继续进行,今天带来课例展示的是刘建萍老师以及和她朝夕相处近六年的学生。
刘老师展示的课例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匆匆》。《匆匆》是朱自清24岁时的作品。作为诗人和散文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其中,《匆匆》一文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定格在文字中”,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抒发的是时间飞逝的感慨和惆怅,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文章用语非常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不但有音乐的节奏美,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作为六年级的教材,这篇课文的选入,编者的目的是非常鲜明的——了解文体特色,品读语言美感,引发人生感悟。刘老师正是洞悉了这一点,基于散文经典的文学地位而作出准确的文本功能界定,“把此文作为定篇来教”。
刘老师的教学语言鲜活灵动,富有文学色彩,听后有一种甜甜的滋味,好像珠落玉盘流转自如,又像一股情韵在流淌。他善于用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把抽象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善于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出灵气,十分动听。整节课她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开放地读,让学生在读书感悟后各抒己见,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光飞逝的感受。同时通过有形的事物:针线上的一滴水、一件件小事、轻烟、薄雾等让学生知道了时光的流逝,从而学会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
课后,刘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向大家做了汇报,并总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老师们围绕这节课,各抒己见、集体研讨,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设计思路。不拘形式,深入浅出地对刘老师所授课的内容、思路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焦校长针对这一节课提出独到的见解:语文课在落实目标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去寻找一个准确的答案,应该将语文目标落实到位,让语文目标扎实落地;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完全的放松的自由的阅读时机,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站在作者所处的年代,理解作者的情感,才能让我们看到学生对文章独特感受的自然流露;对于有时代感的文字,有时代感的作者,首先老师要有这种带入感,要有这种情绪,老师要有自己的理解,然后把自己的理解,用你自己的话,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学生……
老师们首先对刘老师这节课给出肯定:刘老师这节课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这么有难度的一篇文章,孩子们一节课紧跟步,可见刘老师课前的功课做的非常的足,但是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朗读上应再给孩子一点儿机会,给点儿指导,可能文章的情感价值就得以体现,学生的那种热情也就能被调动出来。同时也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一点困惑:“在任务的驱动和引领下我们该如何上好语文课?”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深思。
《匆匆》一文,朱自清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时光逝去的踪迹,寄情抒怀,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朱自清的思绪是纷乱的,但又是有层次的,这些思绪都源自于作者目睹春景之后生发的。其实从作者入手,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色,让学生品读涵咏,就能还原本篇课文承担的语文学习的范例作用。
漫漫教学路,款款育人情。语文教学实践的脚步永不停驻,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之花会绽放出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