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碰撞,共促成长
——和美课堂数学二次培训交流活动纪实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的目的。石家庄镇中心校于2025年3月26—27日开展了和美课堂数学二次培训汇报交流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本次活动,共同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3月26日上午,孙雯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课例《数据分类》,本节课紧扣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构建了层次清晰的三维目标体系。通过创设给纽扣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直观触摸、观察、操作中理解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更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有效激发学生数据分类需求,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结。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借助实物分类活动发展直观感知,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分类标准的自主建构,再以统计表呈现整理结果,形成"收集-分类-分析"的完整探究链。
3月27日高亚兰老师为我们展示的课例是五年级的《找质数》,本节课以活动“辨别学生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导入,直观揭示质数本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通过百数表探究、因数数量统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分类对比中自主建构质数概念,凸显了“做中学”的理念。亮点有三:一是“质数合数”活动设计
巧妙,利用生活情境激发思维冲突,强化质数特性理解;二是关注易错点,如针对“1的特殊性”展开辩论,有效突破认知盲区;三是技术融合适度,动态演示筛法原理,提升课堂效率。
孙雯老师还分享了在和美课堂培训中的所学所感,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深入剖析“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强调目标、教学与评价的紧密关联。目标是课堂的“指南针”,清晰且可测。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是达成目标的“阶梯”。评价不再是事后的“总结”,而是贯穿教学全程的“监测仪”,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助力教师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亚兰老师主要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构化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作以下汇报:在理论上,结构化教学能打破知识的碎片化,构建紧密联系的知识体系。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再到图形的度量,从基本的面积单位出发,通过操作、观察、归纳,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而不只是机械记忆,这体现了知识的逻辑关联。在实践中,设计探究活动时,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和规律。比如让学生用小棒搭建不同的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稳定性。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动手和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
互动交流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老师们纷纷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与困惑,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和美课堂理念展开热烈讨论。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提出,在教授“数与运算”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方法。也有老师表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主导讨论是待解决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活动后其他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和美课堂数学二次培训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它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老师们会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数学课堂,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
(通讯员:图/文 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