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改进教学”
——学习“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进教研活动心得
为进一步高效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提升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领域的知识接受程度,挖掘学生数学素养,3月6日下午宁武县石家庄镇中心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进的线上学习研训活动。
我学到了一下内容:一、“数量关系”相关联的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几何直观、模型意识、推理意识和数感/量感等。二、“数量关系”主题的主要内容有:(1)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包括:第二学段“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十分量、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学段“能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逐步形成模型意识和几何直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两类重要的数量关系,学生都需要从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出发,分析其中的不连接语音,你特听不到会中参会人说话×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是进行数的运算的依据,也是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基础。从一年级学习加、减法开始,学生逐步认识四则运算及其关系,运用其分析实际情况中的数量关系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数量关系”主题的重要内容。随着学习内容的拓展,逐步将四则运算与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建立联系。《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包括:第一学段“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第二学段“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第三学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3)比和比例。比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也可以用乘法模型来理解,也是一种数量关系。小学阶段只涉及成正比的量,即y/x=k(k≠0)这样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为y= kx(k≠0)。《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包括:第三学段“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的量(如y/x=5);能探索规律或变化趋势(如y=5x)”。比中的两个数量可以是具体的数量,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成正比的量就是运用比的意义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
张晓刚老师的主题教研对于一线数学教师来说,很有现实指导意义,为改进“数与代数”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和方向,同时也让我对新课标中“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向名师看齐,用心浇灌教育教学改革这片沃土,不忘初心,展望未来!
石家庄镇中心校
刘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