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出“精研”出 彩自“细磨”来
——记宁武县实验小学校2025年春季学期语文公开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热情如火的五月,在欣喜与忙碌交织中,宁武县实验小学校六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在教导处李誉主任的带领下,于5月15日聆听了孟清莲老师的语文公开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寻找答案,从而深刻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的内涵。
教师教学亮点:以任务驱动思维,落实语文要素
1.目标精准,紧扣文体特点
孟老师围绕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聚焦“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核心目标,通过回顾第一个科学事例的逻辑顺序(论述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引导学生理解论据与观点的内在联系。
2.方法创新,激活学生探究
整堂课采用“教—扶—放”策略:教师示范分析第一个事例,学生自主探究后两个事例,通过自学提示,自主归纳科学家从“问号”到“真理”的共性路径。
课上老师紧紧围绕文本,注重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整堂课老师将时间留给学生,将思考留给学生。
探究过程:以提问驱动学习
学生学的亮点:在思辨中成长,提升核心素养;深度阅读,发展逻辑思维。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示,梳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理解议论文的论证逻辑。例如,对比三个事例的异同之处,发现“善于独立思考”“追根溯源”是科学精神的共性。另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事例选择与观点印证的关系,领悟课文写法——用事例来印证观点的方法,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在作业布置环节,通过“小练笔”仿照课文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
课后,李誉主任与老师们以课为媒,认为孟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的对应,回扣单元语文要素。整节课有导入、有学习活动、有练笔、有展示、有评价,努力向“目标导向”的高效课堂模式靠拢。大家真心交流,颇有所得。
本次公开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提问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新时代少年。
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研的深入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我校形成了“人人上好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