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师工作室“数据分类”在线主题教研活动心得
石家庄镇中心校 韩茂文
2025年3月20日下午,我有幸参与了山西省名师在线工作室小学阶段数学在线主题教研活动,聚焦“数据分类”教学研究。此次活动有杨淑萍、孟亦濬两位专家的专业引领,又有张雷老师一年级新教材“数据分类”的示范课例展示,让我收获颇丰,对“数据分类”教学有了全新且深入的认识。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融入文化
示范课以哪吒提问这一充满童趣的情境展开,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神话角色,迅速抓住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分类问题巧妙融入其中,自然引出“会不会飞”的分类标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学习之旅。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多挖掘类似贴近学生生活与兴趣点的情境,如卡通故事、校园活动等,使数学知识不再抽象,而是生动有趣、触手可及。
二、概念构建:直观引导,逐步抽象
教学从具体事物分类入手,让学生直观地对会飞和不会飞的动物进行分类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深刻理解了分类的概念和依据标准分类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符号记录分类结果,将具体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数据,完成了从事物分类到数据分类的过渡 ,符合一年级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认知规律。在今后教学中,我也要注重概念的直观引入,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再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三、思维拓展:多标准分类,培养能力
在学生掌握单一标准分类后,示范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能否在水中生活”再次对动物分类,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差异,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这种多标准分类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可以设计更多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多种分类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分类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重要开端,通过分类,学生能初步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在教研活动中,专家强调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比如在对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统计后,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兴趣爱好的人数最多,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教研活动也让我反思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不足。过去,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很多时候是我在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后,我要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同时,我还要加强对教材的挖掘和整合,设计出更有趣、更具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数据分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类标准,重视数据记录与整理过程,培养学生数据意识和思维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我将积极借鉴这些理念和方法,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数学,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