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风采 > 紧贴学生,“玩”中激“趣”

紧贴学生,“玩”中激“趣”

2017年06月13日 20:55:17 访问量:155
科学探究是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的研究活动。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但从字面上看来那么枯燥、繁琐的“探究方法”,如果以教条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肯定是无益的。刘默耕老师曾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八个字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在科学方法启蒙教育上应把握的度。如何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呢?我的“一字秘诀”就是“玩”中学!
    【案例】曾经我听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节课
王老师事先通知学生准备了各种东西,诸如小瓶盖、小木块、小石头、萝卜、螺钉、回形针、牙签、绿豆等东西。一上课,学生看见老师端着的水槽及写出的课题就按捺不住了,情不自禁地想玩。此时老师抓住了学生爱玩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说:“我这儿有很多物品,今天你们想不想玩一玩,看看它们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我希望大家先试一试小瓶盖、纸片、木块和小石头,看它们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玩起来了,每个孩子用这四样东西尽情地做实验,教师也加入到学生中间来,再不失时机地点拨:“你们在玩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说:“纸片放在水中先是浮的,湿了后就沉下去了。瓶盖开口向上轻轻地放在水里是浮的,随意一放就沉下去了。石头不管怎么放都是沉的。木块不管是放在水面上还是按在水中都会浮起来。”于是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观察物体的沉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物体放在水面上观察,另一种是把物体放在水底观察。”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方法。
   我们大人总误认为孩子们的玩就是“胡闹”“瞎搞”,是没有意义的。而实际上,孩子们能从“玩”中学到许多我们用“教”所无法给予的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就能使他们的“胡闹”“瞎搞”变得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那么,它就是一种“科学探究”!尽管有时这些“探究”活动还不规范、不严密、不完整,但只要我们能精心引导,耐心扶持,相信在他们中间正一点一滴地孕育着未来的科学家。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我们必要克服把“科学”和“科学探究”神秘化、“圣贤”化、“经典”化的思想。在“玩”中学,我们的科学教育的时空和资源将是无限的,它的潜力也是无量的……
编辑:王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教育信息资源网 特此声明。